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掌握这几点就够了!发表时间:2021-06-29 11:57 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求大家赚钱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做投资、做资产管理,是赚到企业真正增长的钱,而不是赚到炒作、讲故事、吹泡沫的钱。在管理客户资金时,基金经理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与业绩同等重要,甚至超过了业绩。
私募基金背后有什么面具,如何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徐宝同律师根据其多年处理私募基金纠纷的经验,就如何选择私募基金管理人分享给大家。
一、看登记 按照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基协发[2016]4号,中基协发[2016]4号)的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并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手续。
71号文第三条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基金”、“基金管理”字样或近似名称进行私募基金业务活动。
二、调查了解
如要进一步了解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的基金规模、投资业绩和核心高管等信息,可以查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奖项,了解其投资领域、行业声誉、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获奖并不能说明一切。有一些优秀的机构没有上榜,而且上榜的机构也不见得没有任何缺陷,所以获奖只能作为了解管理者的初步参考。
投资人应该进一步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有变更,是否从事或兼营与私募基金属性相冲突的业务,管理团队是否变更,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及基金投项目情况等。
此外,71号文第四条还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得直接或间接从事民间借贷、担保、保理、典当、融资租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众筹、场外配资等任何与私募基金管理相冲突或无关的业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称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需要注意的是,71号文没有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为冲突企业。 三、查资信
与之相关的投资管理能力,如资信状况、行业口碑、过去业绩等,则是衡量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适合私募基金的核心要素。
四、是否注册在基金产业集聚区
基金集聚区是我国基金业聚集区,借助于各地政府、金融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了解最新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导向,引导基金管理人充分服务地方产业战略,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在集聚区内形成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对基金管理人在集聚区的合规运作起到了指导和督促作用,更好地防范基金相关风险。就像现在经营相对成熟的北京基金小镇,它从创立之初就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 在此给投资人两个建议: 投资人应关注基金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是否频繁发生金融风险或群体性事件。 投资人应优先选择具有防范风控措施的基金行业集聚区注册的基金管理人或基金产品。
五、看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既往业绩
很多私人基金管理人在募集资金时,经常在募集说明书中对其以往的业绩做大量的介绍,并着重说明哪些明星项目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拟设立的私募基金份额。事实上,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投资业绩可以作为投资者决定是否认购私募基金的重要参考,但也需要以某种方式综合验证其先前业绩,具体建议如下: 1、了解以往投资业绩的IRR和 DPI,特别是 DPI; 2、如果既往有明星项目未实现退出,DPI为0,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后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3、向私募基金管理人进一步确认招募说明书中所列投资业绩涉及的核心投资人员是否仍在任职;如果大部分核心投资人员已经离职,说明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过去投资业绩参考价值并不大;在决定投资前,向私募基金管理人进一步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私募基金投资项目的各类季报、半年报、年报等投资报告,说明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投资业绩参考价值并不大。
六、利用ILPA原则考量
ILPA的全名为 The Institutional Limited Partners Association (机构有限合伙人协会),致力于促进有限合伙人及其受益人利益的全球性组织。ILPA 旨在改善私募股权行业,为所有行业参与者和受益人带来长期利益,其核心内容包括:利益一致性、透明度和治理。在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中,ILPA原则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投资中寻求一条持久的赚钱之路,同样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投资习惯和心态。人类天性贪婪,如果不刻意用正确的习惯约束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容易走歪路。
以上是徐宝同律师团队在处理私募基金纠纷案件中积累的实务经验,如想获取更有针对性的意见或相关资料,可以联系徐宝同律师。
|